close


歷史向 周瑜X諸葛亮

我和人間楚狂的接龍文  已斷尾orz

每篇開頭會是誰寫的~


《1》  

(人間楚狂)

        總而言之,那終究只能說是年少輕狂,火光燃起的那個瞬間,諸葛亮幾乎覺得,那樣的焰足以將他的記憶都灼傷……擺扇,他總習慣一身輕裝──無論出仕前或者後──在桌上布酒,同茶水茗煙,觀星,啜飲,有時,他幾乎不能分辨,在會間滾燙的,究竟是茶是酒……男人清楚自己是不勝酒力的,只是,他太年輕,世 太亂,如他,求醉卻不可得……
 

         「軍師,大哥請你到中堂議事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好的,麻煩關將軍轉達,亮收拾完便到。」揚笑,提扇一揖,年輕男人向美髯將軍笑地輕而淺,不具嘆息的。
         幾乎不需提思,他已太清楚,那將會晤的訪客,江東魯子敬,其人以及此會目的與必然結果。這樣的一片江山與戰火,明白得太令他心痛。

         「抱歉,讓主公久等了。」行禮歉笑,形貌溫文,語句疏且禮。
         「不,不該打擾先生休息才是,但事出突然……」諸葛亮幽眸微闔,餘光裡,他的君,笑意溫煦,對客、對他,並無大別。
         「那麼,不知子敬遠來,有何指教?」
         「肅前些日子聽聞劉皇叔火燒曹軍於新野,破曹操數十萬雄師,而後皇叔屈居於此,未知將來如何打算?」魯肅是個君子,謙謙婉婉且光明磊落的……但,太正直了些。
         「亮以為,這應該不屬子敬勞心的範圍?劉皇叔乃當世之英雄,如今蛰伏於此,自有飛龍再起之時,至於如何做法,恕無告知必要。」微笑,羽扇輕搖,溫文堅定,完美而有禮的一抹笑。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何必動氣?肅此行乃為吳侯向劉皇叔傳信,出自於一片好意,請切莫誤會。」答笑,措辭裡帶些急促,諸葛亮揚起眉望見魯肅眸中清晰的共識,如他 所預期。

         次日,諸葛亮赴吳。江急風冷,男人負扇於背,他幾能預見孫劉同盟及將至的一場惡戰……如此江山,終究慨然。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吾聽聞江東有一奇人,名喚周瑜,不知亮此行可有幸得見?」
         「公瑾目前人在柴桑,數日之內,必可相見。」男人未再應聲,彼時,他萬萬無法想見,這僅出於好奇的名姓,於他,幾許。




《2》

(喬治)
 

        昂首,揮袖一會,朗聲,令下。水上鼓聲壯而有致,船艦行列齊謹,一進一退儼然有序。
         事前東吳大勝於夏口,即回江東養兵,孫權自屯兵柴桑,周瑜則於鄱陽湖教練水軍。
         自幼熟習文武韜略,英年才俊便統領東吳水陸大權,且不論被譽為美周郎的俊秀容顏,其身位、忠節、論識、氣度、才情或其他云云,在江東──或許不只──皆堪稱是,居高臨下,有餘。這般的他該是自負的……眉間不展,湖面波光潾潾,直射,那清澈竟是刺眼得很。

         「將軍,急報!」一名令兵飛奔而至,叩報,急迫之情毫不避諱的在微冒冷汗的面上擴張。
         挑眉。
         曹操百萬大軍水陸船騎並行,沿江至漢上……
         橫眼一掃會下,水上軍船仍然照陣演練,不紊不亂,有條有理,嚴謹肅正,自信,如常。雙目適闔,又啟,紅披迴起,果決而堅定。
         「備船,即刻啟程柴桑!」負袖於背,闊步入內,沒有閒隙,沒有多餘。水寨的燈火通明。

         莫言是預料遲早的事,倒不如說更過於的是,期待?不覺的,自嘲被勾起。風微。不需閉目已能想見,文官武將爭辯不休,上位者猶豫不決,他輕笑。順道中途先去祭了孫策,周瑜倚欄望卻,江岸已漸遠,思緒同陸上光點般極弱──若那被輕扯的嘴角能勉強稱為所謂,思緒。周瑜清楚的明白,明白現在的自己不被允許有所遲疑,絲毫,連同未來。水急,不容一抹嘆息。旌旗揚風而曳,周瑜旋身人篷,那水聲,太寒冷。
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?可是人稱臥龍的諸葛孔明?」語氣微揚,眉宇間卻是堅定,不改。端坐,周瑜身著輕裝,座前會肅細敘事項前後,話得急切,滔滔不絕。
         待魯肅走後,周瑜起身更上正裝。雖才剛趕回柴桑,且天色已暗,但對於稍後將接踵而來的盛況,他一點也不奢望片刻閒餘。
         ──眼前是一片嘈雜,周瑜斜倚著臉,視野毫不費力便能將全席盡收眼底,卻始終對不上清流,幾許。爭辯愈趨激烈,僵持不下,那膠著卻像是無力──頓時被束起來的靜默,落在悠適的燦紅上……
         是戰?是和?
         承載著眾官將的屏息,那挑起的笑弧似乎太輕易。
         「瑜自有主張,公等請回,明見主公再作定議。」完好而絕對的角度,不失禮數的。笑意輕而飽和,不容任何辯駁。翩翩拂袖而起,答禮,諸葛瑾最先會意,便和一班文官覆禮辭退,眾等便皆辭去。
         「子瑜,可否借一步說話?」在諸葛瑾踏出門前,周瑜低聲喚住。雖露出不解之意,神色依然謙和有禮。
         「令弟己到柴桑?」
         「都督已見過?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,聽子敬提過。」和適才的強勢相比,此刻周瑜的淺笑是一派自然。

         「令弟如何?」
         「瑾虛長孔明七載,又與他闊別多年,實不甚明瞭舍弟近況。只依稀記得,兒時同窗,孔明便聰敏不凡,堪稱過目不忘,無人能出其右。本隱於隴中,卻仍胸懷救國濟民之志。如今出仕,終於能抒發長才,只可惜兄弟無緣長聚……」諸葛瑾徐徐道出,語調緩而柔和,含著也許是讚嘆或感慨,淡而真切。

        「這麼說來,諸葛家真是人才濟濟啊!」
         「將軍過獎。」
         諸葛瑾辭去,腳邊仍踏著周瑜清宏的朗笑。




《3》

(人間楚狂)

        他善觀星象、知命任天……紛紛亂世,人云。登上江岸的那個瞬間,江風的涼意凜得讓他有些心驚。莫名不安。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可是有何不適?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,吾久未乘舟,有些倦而已。」或許,僅是異岸的風便有幾分陌冷。
         「是吾失策,容吾先為汝安排住處吧。」笑,客氣而謹慎的。
         「勞煩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區區小事,略盡地主之責而已。會望先生早些歇下,明日可要更累人呢。」大江東去,夕日斜染。客居的男人向地主答笑,魯肅告辭後的驛館,只餘純粹的倦與寂然。

         次日晨,舌戰群儒,孫劉同盟已見雛形。
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可否記得,汝日前向吾問起的、江東周郎?」
         「自然記得。亮久仰周郎才名已久,怎會忘卻?子敬此問,言下之意是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是,公瑾明午將歸柴桑。到時便可安排兩位相見,共商大局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如此,亮可真要明日日頭升得快些了。」擺扇,負於背的手微微揪緊了袖。明午,不知為何,周公瑾三字在耳裡聽來,別具幾分不安……非懼非疑,無以言說。
         「公瑾至此趕的是水路,可不是日影。孔明該盼的應是水,而非日光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吾怎麼不知汝如此善於說笑?」挑眉,魯肅打趣的笑顏在扇緣都揚得極致。諸葛亮勾起幾分玩味,江東,此岸此風,頗值傾心……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怎麼汝請了孔明來此,也不告知吾一聲?再怎麼,吾也好代主公好好陪孔明聊聊,善盡地主之誼!」笑語英朗,來人生著幾分與諸葛亮神似的氣度,卻硬是少了些許靈澈清致,平添數分溫厚之意。
         「是吾要子敬別麻煩的,大哥在此,必然公務繁忙。亮亦早非孩童,怎敢勞哥哥煩心呢?」
         「這是什麼話!咱們闊別許久,汝就連同為兄敘敘舊都懶不成?」
         「欸,大哥明知吾不是這意思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吾知曉,尋汝開心的!誰不知啊,汝就是什麼都公事為先。不過,要緊說,今日之會也算告一段落,一切就待公瑾回郡做最後定論。汝不妨上吾那兒用個膳,順道談談近況,可好?」諸葛瑾牽起幾分淡笑,望自己的兄弟,也望魯肅,「子敬也來吧?吾可得代孔明謝過,你這日子以來的奔波勞碌呢!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,正因為明日與周郎會待一番爭辯,亮還是早回驛館做些準備的好。大事一旦抵定,亮必自備茶酒,上哥哥府上賠罪去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是麼?那,就只能盼汝一切順利了!」
         「多謝。」一笑,燦然卻又淺淡的。自信,盈胸。「那,亮先告辭了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讓吾送汝一段吧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了,子敬應該有話要同哥哥商量。哥哥就不必勞煩了。」輕笑朗朗,諸葛亮的步子從容如風,已遠。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?」
         「吾方才遇見孔明之前,已先會過公瑾了。」聲微,江水滔滔。

         「久仰周郎才德,今日一見,果名不虛傳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名實是否相符,豈是區區一會即可看出的?臥龍先生此言,未免太過。」方卸下戰衣的青年微挑起眉,英氣懾人。
         「不,絕無太過。」謙笑,溫和沖婉。




《4》

(喬治)

        「既然如此,瑜可得竭力不辜負先生所言的『名不虛傳』了。」笑得爽朗,倒是不失大方的攬下了對方美言。
         「承蒙將軍看得起亮”區區”一言。」一揖。
         「二位就別再說笑了,曹軍都往江上來等著呢!」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休憂,記得堂堂臥龍坐鎮於此,還怕人興風作浪不成?」
         魯肅在一旁忙打圓場,周瑜只是帶笑,目光卻是直射向面前、那清盈的眸。
         諸葛亮撫扇,神態從容,唇角的淺勾一絲也不見衰減。
         「是啊,人言:『文有張昭,武有周郎,安天下足矣。』子敬就放心吧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豈敢奢望?那天下,我們江東還要請先生承讓了。」將茶盞向來人一揚,敬了眉宇間盈滿的興意盎然。

         若只是說笑倒是無傷大雅,只是拿天下來說,這玩笑也太重了吧。
         望著面前笑得越發相似、一搭一唱得開心的兩人,魯肅嘆得頂是無奈,卻也笑了,帶著也許是釋懷也許是安慰。
         周瑜的笑啊……已經有多久不曾這麼真實過了呢?
         也不是說周瑜總是笑得不含真心。對孫權恭敬的笑裡,忠誠是真的;對部下的笑,關切是真的;對小喬寵溺的微笑中,溫柔是真的;對他這個多年之交,不論是輕鬆是憂心是正經是調侃的情緒也沒點虛假。
         像這樣的笑,大概是在周瑜剛和孫策結交之初吧,他還曾看過,但若定是要說,卻是比當時少了些年少的輕狂,多了些內斂的成熟吧──或許還有盡是玩味的滿足?

         「只怕是,現下汝與吾主的天下都要歸曹操了。」笑弧未减,神采英逸的青年眸光倏地銳利了起來。
         「將軍是說,汝主……與吾主?」微瞇起眼,刻意的挑起問句,直視面前的英氣凌人。
         「劉豫州為王室之冑,雖暫居弱勢,但絕無向漢賊低頭之意。」清秀青年的嗓音平淡卻極其清晰。面對一個太明瞭大局及他的意圖的人,太多冠冕堂皇的說辭誠為多餘。諸葛亮將視線收回,望進周瑜的眸裡。

         那、吳侯呢?

         冽出一絲笑,不知是對面前那人沒問出的話,對自己,還是對現在的情境。
         但在諸葛亮眼裡,卻不覺得周瑜的眸中是帶著笑意的。
         他知道有著那樣一對沉穩中雄心澎湃的眸的人,是不會平白將江東拱手讓人的,只是,他卻不懂那瞬間周瑜唇角的顫動。


         「請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將軍不必送了。」
         近夜,與魯肅一同告辭,未等周瑜起身──看來也不似有要相送之意──諸葛亮不著痕跡的帶上一句,與初見時略嫌疏離的客氣有別。
         幾乎是失笑。雖是年輕,這孔明倒真是什麼也看得很清楚啊,不論是天下還是人心。

         這次的聯合,並非全無私心的成分。
         或許,該說是甚多?
         他並不期望能從新敗的劉備那裡得到什麼實質的幫助,但若看江夏劉琦的旗下,雖也僅不過萬人,但在光是數量便懾人膽寒的大軍之前,人能多些總是好的,就當是給人──像是吳侯──的一點安心也好。
         吳侯的意向其實是很明顯的。
         文官除了會肅外全是主降,武將裡有要戰的,卻也有一票是要降……那麼孫權仍對降曹一事猶豫不決的理由只有一個。
         所以現在欠缺的只是對那個理由的堆力,一股堅定而有力的推力,向外能夠對抗敵軍(或許也包括投降的眾聲鼎沸),對內足以為他孫權的心理支柱。
         所以洞徹情勢的諸葛亮將目標放在他這裡。
         周瑜眸中的愉悅很明顯。

         兵寡勢薄的大漢皇叔嗎……倒是有些個不錯的人才啊……

         「帶句話給諸葛瑾,」
         喚了人來,周瑜的語氣平淡卻帶著笑意。
         「就說,令弟……本將軍很有興趣。」




《5》

(人間楚狂)
 

        辭了周瑜,諸葛亮心底塞滿了釐不清的情緒:智如周瑜,這場『合作』,他該是可以放心的。但,說不清緣由的,周瑜嘴角若有若無的笑意,讓他有種無法言喻的不安──有著那般笑容與神采的人,太危險。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?」年輕的男人沒有應聲,玉琢一般的容顏上抿著一抹扯不開的笑,心不在焉地。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、孔明?」
         「啊?子敬,別虐待我的扇子啊!」不著痕跡側過身,諸葛亮反過手護扇,泛起了絲苦笑。
         「欸,是你虐待我的嗓子呀!想些什麼這麼出神?可是與公瑾有關?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全是。我只是想,就算公瑾全力主戰,單憑公瑾、子敬你,吳侯要如何令張昭等人心服?」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前日不就說得他們啞然了麼?」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呀子敬,吾是客,可汝主、是完全不同的立場……」輕嘆,諸葛亮會袖望向江面,波光如星。
         「這點,我相信主公會有辦法的。畢竟張昭等人雖是老臣,卻也還不敢拂逆他的意思。何況除了公瑾和我,朝中會有不少人主戰的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光是主戰還不夠,得要些什麼安定人心的法子或是破釜沈舟的決心才成……」沈吟,諸葛亮略一垂眸,幽幽舒了口氣。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方便麻煩汝帶路上吾兄府上一趟嗎?」
         「明日孔明不是還要與吾主論事的麼?」
         「就因為明日要見吳侯,亮想和兄長多談談,好心裡有個底。」揚笑,青年的眸裡閃著絲淘氣,孩子一般的。
         「堂堂臥龍,也有懼怕之時?」
         「欸欸,子敬此言差矣!大丈夫亦有所懼、有所警呀!」
         「隨汝的意吧。要請罪的茶酒備好了?」
         「還望子敬介紹幾色吳地名品,才不失了禮數。」作揖,諸葛亮笑得燦然。
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?為兄還以為,你要到戰後才肯來一趟了呢!」
         「亮怎敢讓哥哥擔心掛念如此之久?今日會過公瑾,大事成了近半,便託子敬陪我來了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今日之會,可還愉快?」
         「哥哥指哪方面說?」
         「隨汝想怎麼答了。既然汝說大事將成,不妨談談對公瑾的看法吧?」
         「是個難得的人。」擺扇,諸葛亮微一垂眸,一字一句、落得謹慎。
         「怎說?」
         「亮今日是同哥哥敘舊的,就非談公瑾不可?」
         「欸,只是問問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如果不是各侍其主,公瑾是個值得傾心結交的英雄。」側首,諸葛亮望天邊的弦月輕聲呢喃。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方才不是同汝說好了,要喝個不醉不歸的麼?快幫我解個危吧!」攤手,執扇的青年挑起一抹無奈的苦笑,望魯肅扮了個鬼臉。
         「清官難斷家務事,吾就陪汝到此,汝與令兄好好敘舊吧,吾告辭了。」輕輕答笑,莫名地,諸葛亮總覺得魯肅的笑顏裡有種報復似的快意?
         「欸,子敬,瑾非是有意怠慢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打緊,孔明難得東來,還是把時間留給你們兄弟吧!只是切記,明日還得與主公論事,別讓孔明醉得太沈便是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眼裡,諸葛瑾豈是如此不知輕重之人?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敢,只是怕賢昆仲久未相逢,一談忘了時辰。那麼,會肅告辭了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吾讓僮子送汝吧。明晨,請至寒舍早茶,吾好讓孔明隨汝見主公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不勞。」

         門掩。諸葛亮側耳直至會肅的馬蹄聲隱去,方才幽幽嘆了口氣。
         「怎麼了,汝不是說大事將成了麼?」
         「哥哥,汝可明白,明日一會,非但關係孫劉聯軍的成敗、劉皇叔將來的成敗,更是荊、吳千千萬萬百姓的身家性命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汝當時答應劉皇叔,便已料知今日了,不是麼?」倚案坐落,諸葛瑾細細望著面前與自己相似的年輕面孔:臥龍也好,管、樂也好,眼前的青年,終究只是個滿懷理想卻又不願踩過萬骨以達功成的多情青年啊……
         「如果沒有這一戰,將來天下便不會有劉皇叔的江山,孔明個人榮辱事小;然而曹公……曹公是個能眼見屠城腥雨而不眨眼的人哪!」
         「我明白。孔明,汝要記著,這個亂世裡,會有人存著和你相同懷抱、相同理想,而不甘讓這一役化消在張昭一班人手裡的。」輕輕揭去封泥,諸葛瑾緩緩斟滿酒,會杯,「預祝汝的理想順利實現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哥哥……能不能讓亮,以茶代酒?」輕推,做弟弟的微一吐舌,望著滿醰醇酒皺起了眉。
         「不成,剛才是誰嚷嚷著不醉不歸的?」
         「那是玩笑話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大事當前,豈有兒戲的?」佯怒,諸葛瑾斟起了另一樽酒,直抵著諸葛亮的眉前。
         「哥……」
         「早些歇息吧,明日,無論是對你、或是對這個天下,都太重要。要是讓汝有什麼差池,這千古罪名,為兄可擔負不起。」鬆開眉心,做兄長的輕輕搭了搭弟弟的肩,笑得寵溺。「睡東廂的客房可好?我就在兩間房外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哥哥方便就好,亮到哪兒都一樣。」微笑,無慮而信任的。
         「你啊……」聞言,諸葛瑾回過朝諸葛亮額上擊了一記,笑也不是、憐惜也不是:年紀輕輕的,就這麼擔負了整個天下……




《6》

(喬治)

        雖然打從跟孫策闖蕩江東,到效忠現在的少主孫權,沒什麼策會、軍議大大小小的場面沒見過,而如今,這可是關乎江東迫在眉睫的存亡問題。
         周瑜闔著雙眼坐在床沿,任由小喬梳著他的髮。
         小喬並不是每天都幫他梳頭,但每當她纖纖細指滑過髮際,似乎能柔順這世上所有的一切。
         整衣容,戴繁冠,兩人並沒有說什麼話,房裡只是漾著靜謐的柔和。

         無疑地,小喬確信周瑜能主導整場會議,讓結果如他所想。
         ──要戰爭了。
         她並非不害怕戰爭,但那是能讓他的夫君大放異彩的地方,那是公瑾的舞臺,所以她不會──也不能──阻止,所以她多半只能帶著憂心的叮嚀幾句,看著周瑜回給她一個柔柔的微笑和背影。
         而江東的未來,在那個人的一個表情一個舉動下都將被決定。

         文武百官齊聚一堂,除了按身分位階的高低安排,大致上眾人自然而然的分部成戰和兩派。
         周瑜在魯肅與諸葛亮等後一步踏進大堂。

         一束輕而利的目光瞥過身上,諸葛亮直覺性的往來處望去,卻只看見那一襲英氣迎上吳侯的焦慮與企盼,以忠誠的姿態。
         周瑜晉見孫權,態度是恭敬而莊嚴的。雖和吳侯的關係是親於一般臣子,但對於禮數和心態上,周瑜倒是相當注重。
         會堂上並不能說是吵雜,但總感覺有種坐立不安的騷動感。許多人想試著在周瑜和孫權之間找出個什麼端倪,而看見的是在周瑜拜見之後,孫權的猶疑被平緩了下來,取而代之的是那雙碧眼的信念。

         雖然年輕,畢竟也是一方之主,諸葛亮心想,再加上還有一方之任啊……

         即使並沒有被周瑜盯著,他仍感到一股無形的壓迫感,在這個場合裡。他輕微地搖了搖扇,那種感覺和初次會見周瑜時感到的強勢並不相同。
         諸葛亮略帶興味的觀察窸窣聲逐漸減弱,最後在身旁的魯肅帶笑的挪動下身子時,周瑜同自身容顏一般俊朗的嗓聲恰好地、落在眾人悄然的緊張上。

         「近聞曹操引兵漢上,馳書致此,主公尊意如何?」
         也並不回答周瑜,孫權命人拿來檄文交予周瑜。
         『……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,共伐劉備,同分土地──……』
         若為了那幾已入絕境的劉豫州,嚷嚷著大會百萬雄兵,曹操也未免忒勞師動眾了。
         還是,他該說那樣的大軍,是曹操給足了江東面子呢?

         「曹操以為我江東無人嗎?」
         他輕笑,輕易地發現孫權在聽見這句話時閃現的容光。
         「江東歷三世明主,民康物阜,豈有棄降之理?」
         「興無謂之戰,傷兵勞民,誠為下下策!」沒等請示便直言而出,有這等份量、這等資格的,周瑜不需抬眸也能知道語出何人。
         「張公認為,若開戰,江東會輸?」一字一字,似笑非笑的嘴角挑起了句尾。
         「曹軍可是有百萬之多,江東應戰根本是以卵擊石。」
         「張公此言差矣──」周瑜放軟了表情,語氣卻沒有。

         堂堂皇皇,無懈可擊。和自己先前舌戰群儒有些許不同,諸葛亮注視著,那人的揚眉瞬目,舉手投足,有力而優雅的將局勢平穩的推向某個方向……是了,像長江,在這個江東的舞臺上,除了正氣儼然的大道,帶著是一股如滔滔浪潮的雄烈,和自己不同。

         這事是可以完全交給周瑜,毫無疑慮,他想。
         只差一步、只剩一步……
         諸葛亮擺著扇,孫權抽刀斬下,眾臣的震懾與沈默。
         他沒聽見斬斷了投降之路的吳侯說了什麼,恭敬地立於前的那個英挺男人就連髮絲都太過耀眼。
         他自始至終看著輕易決定天下大勢卻太遊刃有餘、太強勢太瀟灑卻多禮的那個男人,卻沒發現此時的自己不自覺地露出一絲微笑。
         若非那人拜於吳侯身前那句太過清晰的「謝主公」,他幾乎要忘了,他們的界線其實很明顯。


         周瑜還未起身,也許是不經意也許是偶然,瞥見那一抹笑的瞬時,他不懂自己想的是什麼。

         「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…」會已散,周瑜越過諸葛亮的身旁,若有似無地,像是輕吟,「…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……」




《7》

(人間楚狂)

        微怔,諸葛亮不解地望向周瑜的眼。墨若黑玉的瞳眸衝著他回應了一抹極鮮明耀眼的笑,周瑜故意似地停下腳步,「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」提步,周瑜別過眼,從容地在人群間隱沒。 
         「孔明,怎麼了嗎?」

         「不,沒什麼。只是想些事情。」擺手,諸葛亮回給魯肅一抹輕笑,淡若流雲的。
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今日之會,吾才真正見識了,周郎何以成為江東傳奇。」

         「汝是指公瑾的辯才氣度?」

         「也許不止。公瑾……」垂眸,諸葛亮腦中不覺又浮起周瑜那抹耀眼的笑。

         「對不住,魯先生、諸葛先生,小的失禮了……」

         「嗯?」

         「魯先生,我家主人請您過府商討公務。」小廝打扮的少年有禮地一揖,隨即謹慎地後退了兩步,讓開人潮離去的空間。

         「子敬,這位是……」

         「公瑾的家丁。那麼,肅就失陪了。諸葛先生如果需要什麼幫忙,可儘管向驛館的人說一聲。」

         「知道了,子敬快去吧,亮懂得如何招呼自己。」一笑,諸葛亮向魯肅微一作揖,轉頭向周瑜的家丁亦是一笑,回身走入了帳外的強光。──晴陽豔甚。

         回到驛館,諸葛亮百般無趣地觀察著忙裡忙外的下人們。其實江東自成一片天下,與其他各路諸侯的交往說不上熱切,驛館難得出現如他一般『使臣』身份的住客,而是以南北來往的官差雜役居多。此回渡江,吳侯特地安排了一批軍士,著平民衣裝在周圍戒護,館內也加派了照料他起居的下人……如此陣仗,諸葛亮隱約覺得,有些招搖過度了?在門前遲疑了半响,諸葛亮背過身,朝市集走去。

         日已過午,市集裡人煙甚稀。大多數的小販都忙著收拾貨物,或者也有收好了貨正要離開的,又或者有些販子,手裡拿著蒲扇,有一下沒一下地搧著,一雙眼勾著自個兒的貨品出神,要不便是偶爾抬起頭望著天際發愣,等候著再做幾筆生意好快些回家……諸葛亮饒富興味地觀察著小販們的神情,街上三三兩兩的行人低聲談笑,深秋的豔陽凝滯著空氣裡幾分浮動與沈寂。

         「這位公子,請留步。」連人聲都低啞如越過時光的鬼魅……諸葛亮暗忖著,江東竟有水鬼猖狂至此?

         「這位公子……」道袍打扮的中年男人驀地撞入眼簾,形貌奇瘦,雙眼如電,直瞪著諸葛亮彷彿自他踏進市集便不曾移開。

         「先生喚的可是在下?」

         「公子,您面犯紅光,印堂帶著煞氣,近日恐有不祥之厄……」

         「敢問先生,在下想請教這災厄,當從何方而來?」

         「這嘛……觀公子相貌出眾、儀表不凡,又眼帶情盼,貧道以為,此厄必由桃花而來,又挾帶有血光之災。」

         「喔?那當如何化解?」聞言,諸葛亮不由得打心裡泛起一陣狂笑的衝動。

         「莫急。山人正要告訴公子。此處有靈符一道,神豆數粒,請公子回府後將神豆細磨成粉,與靈符一同化入茶水,一半遍灑宅第內外,另一半加水反覆沖泡,做三日飲用。如此必可驅邪魔不敢入室、除穢氣不得近身……」

         「那麼真是多謝先生了,在下該付先生多少錢?」忍笑,好歹得了個不小的樂趣,是該做足面子,給人家一筆好收入吧?

         「這是與公子結善緣、積陰德,不收錢的。」道人捻起稀疏的長鬚,衝著眼前的青年一笑,露出了一排稀疏的黃牙。

         「噢,那真是謝了……」俯身為禮,諸葛亮暗一挑眉,依道人言行判斷,尚是學藝不精的普通江湖術士,但在開頭的那一聲叫喚與如電眼神,倒又有幾分能耐?

         離開了樹著『江南神算』旗幟的相命攤,市集幾乎已經散盡,灼日也已落至山稜線上,諸葛亮望回驛館的路上漫步──似水的南國哪!江南的水鄉江南的秀婉,可受得起曹公戰火焚燒揉躪?秀巧的屋舍漸次升起了炊煙,畫片一般地靜謐,截然不同於數刻前的浮動沈寂。

         「諸、諸葛先生,小的找得您好苦……」是驛館的小廝?難道又是吳侯有事商議?

         「怎麼了?」

         「周將軍派人請先生過府用晚膳,現在人正在館外等候您的回覆。」一怔,諸葛亮突然想起,昨夜睡前兄長盈滿笑意的問話:

         『噯,小亮,那日公瑾派人告訴我,他對你很有興趣?』

         『他有興趣的是「臥龍先生」,不是「我」吧。』思及此,諸葛亮不覺失笑,回過頭對小廝交代:

         「麻煩你回去答覆周將軍的家丁,亮即刻便到。」

         天色已暗,幾點星子,已自深橘色的天幕間,透出了白光。




後記(?):

貼完了XDD
天啊他們的桃花根本還沒開啊就斷了XDDDD
對不起我對不起你們大家XDDD

arrow
arrow

    喬治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